顏正雄(大俠)的藝響心語錄

和合世界和平委員會-顏正雄副會長-對和合世界和平演講文搞

中華文化 世界大同

中華文化尚和合,和合是共生、共在、共利。中華文化的基本態度是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共生、共在、共利的。共生、共在、共利是事物的本然,和處、和諧、和平是事物的應然。本然是強調本來如此,應然是強調理應如此。

中華文化的陰陽五行之說,陰陽概指自然界一切具有相互對立又相互關聯的兩個面向〈西方謂之相對論〉。用以闡述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故有「一陰一陽之謂道」之說。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上下、左右、動靜、剛柔,以「陰陽」的概念進行表述,彰顯「相互對立又依存」的抽象意涵。陽的代表:天、父、雄性、光、熱、表面、進行、單數、剛強(主導性)。陰的代表:地、母、雌性、暗、寒、裡面、完成、偶數、柔順(包容性)。《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中華文化中,五行是一切事物的基礎。五行之間的關係不是一種平行的關係,而是一種相生相剋的關係,這種相生相剋的關係也叫天次之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勝土,土勝水,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尚和合,和作為一種思想觀念,在中國有著非常久遠的歷史。甲骨文與金文均有和字,西周末年史伯指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儒家提倡和為貴。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道家更強調事物本身的和諧。老子講: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萬事萬物都是由陰陽和合而成的,萬事萬物的根本就是和,所以,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和是事物的常態,能夠懂得、把握事物的這種常態,就是明,就是明智。和有和諧、和順、和睦、和平、太和、中和等多重含義,如此多重含義經常是交織在一起的。中國人對於和的追求、堅守,是一貫的、持續不斷的。

中國文化強調共生、共在、共利、和處、和諧、合作。在西方文化中,對立、對抗是事物的本然,鬥爭、雄強是事物的應然;而在中國文化中,共生、共在、共利是事物的本然,和處、和諧、合作是事物的應然。

中國文化中,世間的一切並不是對立的,中國的陰陽圓融強調通與容。由陰陽而分化為五行。五行的最大特點是多,是多極、多元,多元並立,多元共在。這是中國文化對於整個世界的基本認識、基本態度。

世界的本質是和,是和諧,不是對立;是和平,不是對抗。人類的理想是天下為公,是和平,是與他者和平共處,不是戰爭,不是戰勝他者,不是征服他者,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是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主要差異,也是我們應當持續堅守的文化信念和文化立場。多元並立、多元共在,而非一元獨立、二元對立,才是世界的根本、事物的根本,這是中國傳統文化最基本,也最根本的思想與觀念。

我們所謀求的是和合,是以和為基礎的合,是通過合以達到和,是以和平、和睦為基礎的合作,是通過合作以達成和平與和睦。

共生、共在、共利、共榮的基礎是多元和合。多元和合是事物的根本,也是世界的根本。多元和合是世界大道。中國人早就認為世界上的各種事物均是多元和合的結果。

和合世界和平委員會
顏正雄 副會長
萬法唯識  萬法唯心 一切唯造 學習是燈 努力是油 要想燈亮 必須加油
經濟使國家強大 文化史國家偉大 窮則獨善其身 達則兼善天下
2019台灣全球藝術家博覽會開跑 從十二生肖創藝書畫談中華文字之美
用愛招吉祥 以善破千災 牽手搭橋文化復興活動
修得文武藝 行俠澤天下 生命是道場 生活是修行
五福臨門 吉祥如意 善言善心,才有善果
當下都是真 緣去即成幻 逝者不可追 來者猶可待 與誰同坐 明月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