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四修

君子四修

音量肚量膽量心量

 

在儒家,才德出眾,行高於世,稱之君子。

 

如何才是君子修養,俗語雲: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

 

君子在內正其心志,在外修其身行,君子有四量,修得好,受益一生。

 

.心量

清康熙年間,張、吳兩家府邸相鄰,中間只夾著一條窄巷。

後來吳家建房要佔用窄巷,張家不許吳家私用,相持不下鬧上了公堂。

 

張家人寫信要求在朝廷做大官的張英出面解決這件事。張英回信寫道:

 

“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家人明白信中深意,不再相爭,反而主動讓出三尺空地。深受感動的吳家,也主動讓出了三尺房基。

 

桐城張氏張英、張廷玉父子兩代為相,權勢顯赫,六尺巷的故事也被傳為美談。

 

生活不只是自己眼皮下的一畝三分地,也不只是別人舌上的是非短長。

 

人生百年,真正重要的大事能有幾件,雞毛蒜皮不值得多費精力,蠅頭小利更不必爭個頭破血流。

 

心小了,小事就大了;心大了,大事都小了。

 

小便宜儘管讓他人占去,該是你的老天自會給你。

 

天王殿上一副楹聯說得好: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心量開闊,方有自在生活。

.膽量

心量分高下,膽量定輸贏。

孔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為人仁智而無勇,百無一用事無成。

 

大唐貞觀盛世,唐王朝派王玄策出使天竺(即現在印度)。

 

不巧天竺王暴斃,天竺政變,唐朝使團被全體擒殺,王玄策僥倖逃脫。

 

異國他鄉,唐軍驍勇,但遠水難解近渴,王玄策不懼生死,毅然就近去吐蕃借兵。

 

一身是膽的他決心以一人之力,對抗整個天竺。

 

他在吐蕃招兵買馬,以一千兵力,客場反攻,最終俘斬敵人萬餘,五百八十座城邑投降,大勝而歸。

 

人生如戰場,愛拼才會贏,智慧的較量只是前戲,擂臺之上拼的是敢於“亮劍“的膽氣。

 

人一生總會遇到幾次足以改變命運的機會,光看見還不行,畏畏縮縮只會坐失良機。

 

有膽量去做,才是配得上成功的執行力。

 

.眼量

秋天汛期來臨,千萬條支流匯入黃河,河水暴漲,頓時萬馬奔騰,雷霆萬鈞。

黃河之神河伯趁著水勢,意氣風發地向東奔流而去,站在渤海之濱,河伯愣住了。

 

曾以為天下最壯美的景色盡在自己,他看著眼前浩瀚無垠的大海,不禁自慚形穢,興歎不已。

莊子曰:井蛙不可以語海,夏蟲不可以語冰者。

 

井裡的青蛙不能理解海有多大,夏天的鳴蟲等不到第一片雪花。

 

眼量高遠的人因為認清自己的渺小才變得高大。

 

人生有暇,就去多讀一卷書,多行一段路,開拓自己的眼界,才不至於閉鎖短視。

 

眼量越大,傲氣越小,越懂謙遜。

 

漢高祖劉邦曾問文武百官:“我為什麼能夠一統天下?”

 

群臣面面相覷,回答不出。

 

劉邦接著說道:“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傑,正因為我能夠任用他們,才有今天的天下一統。”

 

眼量高遠的人,為人謙遜不會嫉妒,懂得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更懂得識人善用,成己成人。

 

.身量

古語雲:君子當善養千金之軀。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好身體,人生精彩也會匆匆落幕,活得健康長久才是硬道理。

 

唐朝大詩人孟浩然不僅詩寫得好,還是一位喜愛美食的老饕。

 

有一年孟浩然得了癰疽,悉心調養下已慢慢痊癒。痊癒之前不許吃魚鮮,讓孟浩然心癢難耐。

 

這時好友王昌齡來看望他,孟浩然盛情款待,宴席上肥美的漢江鮮魚,讓孟浩然食指大動忍不住舉筷品嘗。

 

結果,孟浩然癰疽復發而死,享年52歲。

 

口腹之欲是人的天性,但過度放縱會帶來隱患無窮。

禍從口出,病從口入。嘴巴都管不好,又談何掌控人生。

 

鹹食折壽,淡食延年,大魚大肉固然味美,清粥小菜才是長生的要訣。

 

古人講:“君子不立于危牆之下”。

 

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年少成名,代表作《滕王閣序》曠古爍今。

 

但寫下《滕王閣序》後不久,王勃就因為在陌生的水域,不慎落水,溺水後驚悸而亡,時年26歲。

 

君子不立于危牆之下,說的就是不要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避開危險的地方。

 

不要貿然登高,不靠近深坑溝渠,遠離危險物品,也不去混亂鬥鬧的環境。

 

貓有九條命,人只有一條,身量康健,才是人生的本錢。

 

世間萬象,芸芸眾生,稱得上君子,必拓得開心量,放得開膽量、打得開眼量、守得住身量。